第59章 老赤佬_长乐里:盛世如我愿
飞蛾小说网 > 长乐里:盛世如我愿 > 第59章 老赤佬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第59章 老赤佬

  车还没开出市区,小王的爸爸老王就接到了老老王的电话,父子俩用夹杂着无数“册那”的上海话交流了一番,最终挂了电话愤然道:“不去了不去了。”

  小王倒是个脾气好的,一通劝说,又对两位乘客真诚道歉,说抵达时间大概要推迟一个钟头了,行程有变,还要再加一位乘客,阿拉爷爷也要来。

  这辆车是旧款的别克GL8,坐六个人没问题,两位搭车的乘客没有意见,私家车调头回去,竟然回到了潘家宁租住小区,原来小王老王老老王都住在这里。

  离老远就看见一个穿白裤子的老头子等在楼下,身边还跟着个妖娆的中年妇女,老王夫妇下车交涉,话不投机半句多,互相骂了几句分道扬镳,苏州之行就此泡汤,不去了。

  小王羞愧难当,不停向顺风车乘客赔礼道歉。

  老老王这个造型就知道不是省油的灯,白裤子可不是谁都能驾驭的来,老人家起码七八十岁,白裤子花衬衫,细长的脖子上系着一条红白圆点图案的丝巾,满头新染的黑发和满脸褶子形成鲜明的反差,身旁的妇女涂着浓厚的眼影,年纪和老老王差了起码三十岁,必定不是原配,摆明就是来争遗产的妖艳贱货。

  潘家宁一瞬间就脑补了许多剧情,对小王说谁家都有难念的经,没事没事,我们理解,拉着赵殿元刚要走,老老王和中年美妇又从楼上下来了,拉开车门看到还有两个陌生人,老老王便坐上了副驾驶位子,中年美妇也是个识趣的,说我坐最后排,正好眯一会儿,她的口音让赵殿元想起了久违的家乡。

  老老王精神矍铄的很,对孙子说:“侬开还是我开?”

  小王说:“还是我来吧,侬系上安全带,帮我导航就可以了。”

  潘家宁说:“还是按照原计划进行么?”

  老老王回过头来,打量着两个年轻人,迅速判断出他们的身份应该是外地沪漂,于是改成普通话说道:“对的,我们按照原计划进行,去苏州走走,他们爱去不去,反正我是要去的,我要为自己选择百年之后的住所。”

  潘家宁说:“老爷子您的心态真好。”

  老老王神气活现:“我这一辈子,什么没见过,没玩过,早就想开了,死嘛,只是长眠而已,你看我,年轻时国企铁饭碗端着,非要辞职去外企上班,从外企出来干个体户,在襄阳路市场批发假皮尔卡丹,我还是上海最早的股民,沪市老八股,代码我现在都能背得出来,延中实业,600601,真空电子,600602,那时候不懂的做长线,不然到今天上海的房子起码十几套是有的。哎,小姑娘,侬做什么工作的,这是侬男朋友?”

  潘家宁说自己是交大的学生,还在读研,身边这位不是男朋友,是亲戚。

  “哦,是表哥,你们哪里人?”老老王随口问了一句。

  “阿拉上海宁。”赵殿元答道,上海话在外地人听来都差不多,但是当地人听起来那真是千差万别,浦东浦西口音不同,闸北和黄埔的口音也不同,上海人和本地人(上海农村人)的口音还不同,赵殿元的沪语是早年间上只角口音,潘家宁和小王这些年轻人听不出,老老王一听就找到了儿时的感觉。

  上海是一座巨大的都市,通用语言是普通话,但是当两个会说上海话的人遇到一起,沪语就是迅速拉近关系的最好办法,当一个人说起沪语,另一个人迅速换语言接上,就像地下党接头,在万千人中找到同类的感觉。

  老老王切换了沪语和赵殿元聊起来,他本想拿出老人的资历来倚老卖老一番,没想到赵殿元比他还会卖老,嘎年轻的后生,提起来都是解放前的事儿,老年人最爱怀旧,老老王棋逢对手,滔滔不绝起来。

  赵殿元对1942年之后的上海城市史基本上空白,所以他只能当捧哏,抛出一个个问题来询问这位七十九岁满头黑发的爷叔。

  比如上海人为什么要去苏州扫墓,老老王就给他科普了一番:阿拉小辰光,静安寺那里都是公墓,叫外国坟山,后来统一迁到大场去了,破四旧的时候,上海的墓地基本上都被平掉了,没办法,只能越埋越远,葬到青浦,苏州,阿拉爷的墓地就平掉了,想上坟都找不到地方,现在好了,临港那边也有交关大的一块墓地,不过上海人还是喜欢埋在苏州,清明节去苏州的高速路都要堵车的。

  小王插嘴道:“是额,清明节格辰光,百度地图上去苏州的路都堵成深红色了。”

  “苏州是阿拉上海人的后花园。”老老王说,“阿拉小辰光,姆妈哄小囡睡觉,都讲‘去苏州’,因为以前上海去苏州都是坐船走水路,睡一觉起来就到了,阿拉年轻的时候,经常去苏州吃面,哪怕是一碗阳春面,也有交关讲究,高汤是用鳝骨、青壳螺蛳、猪骨、鸡肉、猪肉、火腿啥么子慢火熬成的,炖五个小时那是最少的,侬讲,这样的面哪能不好吃。”

  “浇头就更不用讲了,千姿百态,五花八门,叫法也和现在不一样。”老王掰着手指头,却忽然卡壳了。

  赵殿元帮他说:“我晓得,肉面不叫肉面,叫带面,瘦肉叫五花,纯瘦肉叫去皮,肥肉叫硬膘,鱼叫本色,再细分就是肚裆,片头,滉水,没有浇头的叫免浇,多放小葱的叫重青,不放叫免青。”

  老老王点头:“小伙子蛮懂的嘛。”

  好的旅伴可以让枯燥的旅途变得有趣,抵达苏州凤凰公墓停车场的时候,老老王和小赵已经成为忘年交,本来这只是一次单趟的顺风车,现在约定回去也坐他们的车,当然钱还是要付的,亲兄弟也要明算账。

  老老王带着中年美妇和孙子去管理处咨询买墓地事宜,潘家宁买了一束鲜花,和赵殿元同去扫墓,这片公墓占地极广,漫山遍野都是墓碑,风景秀丽,安静怡人,确实是长眠的好地方。

  杨蔻蔻的墓到了,这是双墓穴的夫妻合葬墓,汉白玉的墓碑上刻着水桥和杨丽君的名字以及生卒年月,左下方是儿孙的名字。赵殿元站在墓碑前沉默了一会儿,自己和蔻蔻只生活了不到一年时间,而这个叫水桥的男人陪了她几十年,再深的感情,也敌不过岁月啊。

  潘家宁拿出毛巾擦拭墓碑,把花束放在墓前,偷眼看赵殿元,她以为赵殿元有很多话要和曾祖母说,但赵殿元却始终一言未发。

  “回去吧。”赵殿元说,他冷静的有些吓人,潘家宁噤若寒蝉,小碎步跟着“曾祖父”回到公墓管理处,老老王他们乘坐电动车去看墓地已经回来,正拿着手机和远在上海的儿子吵架,大意是老老王想让儿子掏钱给自己买墓地,儿子不同意,两边骂了起来。

  老老王骂的兴起,索性走到一边去长篇大论,中年美妇亦步亦趋跟着,小王掏出烟来请赵殿元抽烟,叹了口气,闷闷不乐。

  赵殿元宽慰他:“老人家身体好是晚辈的福气,八十岁了还能找这么年轻的老伴,不用你们操心,还想啥啊。”

  小王摇头道:“那是保姆,伊自己寻来的,还不是从正规的中介所寻的,是从宜家找的。”

  潘家宁诧异道:“宜家不是卖家居用品的么?”

  小王说:“宜家是老年人最爱去的地方之一,已经变成老年婚恋市场了,阿拉爷爷在那里轧了不少姘头,以前找的是上海老太太,现在胃口大了,本地老太婆满足不了伊了伊刚,要找年轻漂亮的,这个阿姨是外地人,和阿拉爹妈差不多岁数,说好的保姆,结果照顾到床上去了,非闹着要登记结婚,要上户口,要把名字写在房证上,现在还要买墓穴,要死了都在一起,侬港,哪有这样不要面孔的老头子。”

  潘家宁奇道:“那你奶奶呢?按理说不应该和原配葬在一起么?”

  小王说:“阿拉奶奶八十年代就和他离婚了,另外组织了家庭,要和现在的老公合葬的,说起来阿拉爷爷当年也是风云人物,一直冲在潮流的最前沿,八十年代改革开放,第一批开皇冠出租车的也是他,后来炒股票发了大财,又都挥霍光了,伊这一辈子,是宁可我负天下人,不叫天下人负我,就是一个超级自私的老赤佬,老瘪三!”

  潘家宁问:“那你还对他这么好。”

  小王耸耸肩:“毕竟伊是阿拉爷爷。”

  潘家宁无语了,她觉得老老王名下的房产才是维系家人关系的基石。

  老老王终于打完了电话,大概是迫使儿子做出了某种妥协,他得意洋洋,当场下了定金,把自己的身后事安排的妥妥当当,一行人开车去苏州市区吃面,吃了面就踏上归途。

  吃面的时候,老老王喝了半斤黄酒,这会儿终于消停了,半躺在第二排的座椅上鼾声大作,中年美妇也坐到第二排以便照顾老头,整个旅程她都没说几句话,这会儿拿着湿纸巾擦拭着老老王白裤子上的油渍,擦了一会就放弃了,掏出小镜子来给自己画眼线。

  GL8在沪常高速上疾驰,车内只有风噪胎噪声,坐副驾驶位子的赵殿元从包里拿出《喋血潘家花园》开始翻阅。

  这本书是田飞创作于四十年代,属于蹭热度的创作,内容方面以想象为主,事实为辅,田飞那点贫瘠的想象力来源于各种市井传说,三流小报,他笔下的潘家花园血案比真实发生的要夸张很多,但也逊色很多,所以昨天刚收到时,赵殿元只翻了几下就失去了兴趣。

  漫漫旅途,拿这本书打发时间也不错,赵殿元一页页翻着,忽然一张夹在书页里的泛黄的纸片呈现眼前,这是一张毛边纸,纸上画着六角形符号,标注着许多希伯来文字和阿拉伯数字,赵殿元摸了摸自己脖子上挂着的护身符,和图形对照了一下。

  严丝合缝,一模一样。

  请收藏本站:https://www.feie9.cc。飞蛾小说网手机版:https://m.feie9.cc

『点此报错』『加入书签』